地球與行星科學博士
課程簡介
-
課程期限
本課程正常修業期限為3年,最長修業期限為6年。
-
授課方式
面授課程
-
授課語言
中文/英文
-
學術領域 / 知識範疇
地球與行星科學/行星科學
學習計劃
I. 課程期限
本課程正常修業期為3年,最長修業期為6年。
II. 授課形式及語言
中英文面授
III. 學術領域/知識範疇
地球與行星科學/行星科學
IV. 課程所包括的研究方向
在導師的指導下主要從(但不限於)以下四個研究方向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
1)以地質學為基礎並選擇行星地質(地形地貌和結構)為研究方向;
2)以地球化學及遙感技術等為基礎並選擇行星地質(化學成分和演化)為研究方向;
3)以物理學及大氣科學為基礎並選擇以行星大氣與空間環境為研究方向;
4)以天文學為基礎並選擇小天體研究及觀測為研究方向。
V. 課程設置
Table 1: 基礎必修科目 (3學分)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Credits |
DSEZ01 | 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 | 3 |
Table 2: 專業範疇科目* (9學分)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Credits |
DSEE01 | 比較行星學高級專題 | 3 |
DSEE02 | 行星大氣與空間環境高級專題 | 3 |
DSEE03 | 地球化學與天體化學高級專題 | 3 |
DSEE04 | 遙感應用高級專題 | 3 |
DSEE05 | 數值模擬方法高級專題 | 3 |
* 大學有權取消開辦修讀人數不足之專業範疇科目
Table 3: 學位論文 (18學分)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Credits |
DSEZ00 | 論文 | 18 |
Table 4: 其他非授課科目 (1學分)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Credits |
DSEZ02 | 學術活動 | 1 |
VI. 學習要求
1. 第一、二學期修讀完成學習計劃規定的表(一)中的1門基礎必修科目和表(二)中的3門專業範疇科目、表(四)中的學術活動(須參加不少於10次學術活動),共計13學分。
2. 撰寫一篇符合學校要求且不少於10萬字的原創論文並進行論文答辯,博士學位論文必須通過評審及論文答辯。
3. 學生在修讀完授課科目並取得學分後,需撰寫開題報告並完成開題答辯。完成開題答辯後,方可繼續博士論文的研究和寫作。
4. 學生在每門科目上課結束後,須進行考核,考核按授課老師及學院的規定方式進行。
5. 一般情況下,學生需在國際SCI收錄的英文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至少2篇,其中1篇必須為第一作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由指導教師審查、推薦,經研究所考試委員會評鑒,認為達到上述要求之相當水平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VII. 學習時間
科目修讀時間為12個月,論文寫作時間一般為12個月,最長為24個月。課堂一般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日間或週末上課。
VIII. 畢業資格
學生須符合下列各項規定,並經大學學術及教學委員會通過可獲頒發博士學位:
1. 在所屬課程之修業期內完成及通過學習計劃的要求,各科目成績(不含學位論文成績)累計平均積點不低於2.50*;
2. 遵守大學的修讀守則;
3. 繳清指定費用及歸還所借的大學財物。
Note: 所有課程大綱及學習計劃,按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所載為準。